《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花纹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里已明确指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 不久前,在第六届孔子学院大会上,首套以中国传统酒俗文化为主题的孔子学院教材发布。据悉,孔子学院酒文化教材首轮将在全世界发行30万册,弘扬深厚的国酒文化与国学文化,把中国源远流长的酒文化介绍给全世界。借助“文化走出去工程”,酒企业的海外拓展之路光明在前。
中国酒文化海外有根基 中国酒文化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总体上讲,都是华裔将中华文化植根异邦的结果。但是,日本民族以中华文化滋养自身,将中国的文字演化出东洋的文采在酒品名称上大量使用,这是很值得我们关注并醒思的,譬如:“郷音”酒,意蕴的深邃,彰显出东方人浓郁的故土乡情——酒是家乡的好;音是故乡的亲,一个“郷音”情结与酒文化契合,呼应得如此之好,令人赞叹。 诗情画意、吉瑞祥和的中华文化元素不仅华人喜爱,友国邻邦受华语文化影响的国度,同样深深喜爱。这就是文化的魅力!然而,中国人自身的酒品牌文化,是否也像中华文化一样受到别国的接纳?诚然,中国是酿酒古国产酒大国,并在国际上屡获金奖,但中国酒的总体品质(包含品牌文化)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相较别国名酒被我们奉为上品的现况,我国的酒要想在国外获得同等待遇,还需努力!品牌文化与产品品质(包括包装品质)的提升,是我们必须正视和解决的课题。某报社刊登这样一折消息,大致内容是: 美国一商家购得我国某地出土的古窖泥,拿到本国化验分析后,酿造出好酒并冠以中国名称,因不谙中国文化历史而将民国早期的招贴画用于包装之上,在美国获得了市场效应。这里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我国古代的酿酒工艺被西方人截取;一是我国的文化被西方人接纳,虽然接纳的有些偏差。但从中我们是否看到了我国古老的酿酒工艺与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我们是否应该在古老的酿酒技术与传统文化中寻找到我们在国际酒业市场上的商机? 各类葡萄酒、人头马、轩尼士、芝华士……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洋酒登陆中国市场。“什么时候中国白酒在国外也能这么火”?这是越来越多的酒类人士所关注的问题。 “我们的品牌已经进入了德国市场,要知道,德国可是一个啤酒文化根深蒂固的国家。”五粮液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负责人面露喜色。 而去年五粮液更是高调的将广告做到了美国纽约时报广场,我们的民族品牌已经开始走向了世界。 “中国白酒还没有真正走出国门”,尽管近来出口增长势头猛烈,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切都只是起步。 目前包括五粮液在内,没有一家中国白酒企业能够真正到国际市场上将品牌进行系统的有效的推广。 中国白酒行业已觉察到了危机,这来自于国际竞争对手步步为营的渗透:“洋酒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已有差不多20年了,他们在建立品牌,建立他们的文化,影响我们的文化体系,这是我们看到的危机,但同样是我们的机会。” 法国干邑世家卡慕的第五代传人西里尔·卡慕说:“由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很多国家的消费者并不了解中国悠久而优秀的酿酒历史以及绝对匹配‘王者之酒、酒中王者’的中国名酒。”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输出我们的“酒文化”?
与餐饮文化捆绑挺进 法国大餐,享誉世界。米其林餐厅标准更是作为美食界的美味衡量准则。前门23号的布鲁宫法餐厅定位于高端消费场所,即便这样,想要去用餐的顾客还要提前预定。而走进布鲁宫,最为显眼的位置摆放的则是法国各个名庄的葡萄酒。有专业的侍酒师为消费者一一做详解。 法国葡萄酒之所以在中国备受欢迎,是与法餐的文化分不开的。似乎已经有了一个固定的模式“奶酪+葡萄酒”。这就是餐饮文化的一大优势。 再如伏特加,伏特加在中国比较认可的品牌之一“梵高”,进入中国的主要渠道就是餐饮。梵高主要是靠进驻各大星级酒店而非卖场和夜场,“梵高已经渗透入中国的五星级酒店,不仅是进入这些酒店,而且凡是用到伏特加的酒,梵高是他们指定的基酒,这样的一个量其实是很大的,每个酒店每年要有上千瓶的消费量。”梵高中国区的负责人KarlMa说。 KarlMa表示梵高也不会去做硬广告:“我们这样的品牌要间接去影响我们的目标客户,如果你给他直接看广告、Logo,他们反而会反感”。这些高端人士希望在不经意间看见,刺激了消费欲望去尝试。如果这个美食美酒是他们自己发现的,他们会乐于去传播,他愿意带着朋友去分享,如果说大家都看得到的,对于先驱消费者将没什么特别价值。 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正在扩大,餐饮文化也正在得到许多外国朋友的认同。“酒文化与餐饮文化相契合,这是中国白酒走出去的一个机会,”五粮液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五粮液的战略目标是实现白酒的复兴,在三年之内加入世界五百强,将五粮液打造成国际化的品牌,成为国际酒水最大制造商之一。要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餐饮事业的发展。” 去年十月在巴黎举办的“中国美食节”就很成功。记者查阅了一下美食节的流程如下:“中国味道”美食推广日活动;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的中国美食周活动;中法厨艺交流活动等。在“中国味道”美食推广日活动上,中国淮扬菜、瓯菜、沪菜、川菜和粤菜等菜系的烹饪大师将同台献艺,通过不同流派的展示,让来宾体会中国味道的醇厚之美、中华料理的技艺之博、中华饮食的艺术之魂。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发现“美酒”,而各国在华举办的“美食节”里“美酒”总是头彩。例如2011年在三里屯举办的“法国第十届美食文化节”,法国的美酒和美食可谓“平分秋色”。 虽然在这次巴黎“中国美食节”上,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会长、中国烹饪协会常务副会长杨柳发言说:“我们举办‘中国美食节’活动,不仅是为了弘扬中国的餐饮文化,更希望借此搭建起中法餐饮业界的交流与合作平台,促进中西方餐饮文化的沟通与融合,同时也希望以此为契机,帮助和带动法国中餐业技艺水平的整体提升。”但是,文化节中,“餐饮文化”中的“酒文化”没有得到良好的体现,不得不说是“错失良机”。
齐心协力塑造整体形象 目前,虽然中国已有少数酒类产品以不同形式出口国外,但产品进入这些国家后,绝大多数仍只能在华人市场销售。 “如果能合法通过国外政府的检验,并加上适当的消费引导,中国酒类产品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销售将大有可为。”业内人士这样乐观地预测。 资料显示,作为中国酒类产品海外消费主力军的华人,在世界各国已超过6000万人。此外,同样喜欢中国白酒的韩国人、越南人、蒙古人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等居民,在世界各地也超过1亿人,另外,酷爱烈酒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韩国人、蒙古人、日本人等,这个市场大约有5亿多人。 “短时间内,白酒出口恐怕并不太可能有非常明显的突破,这种文化特色很鲜明的产品被国外接受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需要整个中国白酒行业大家共同的努力。”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白酒走得更远的关键在于“每一个想走出去的白酒企业,都要齐心协力共同从整体上塑造中国白酒的形象。”当然,借助“文化出口”的,中国白酒走向世界更多了一条途径。 (于小玫)
编辑:Tiffany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名酒收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我们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立即改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