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喝出健康来
湖北省仙桃市刘千忠酒道馆 张萍
白酒的特殊地位
尽管我国已有几千年的酿酒史与酒文化,白酒自身也有着优越的产地条件,酒企也有着一流的质量管理水平,而且白酒工艺远比洋酒复杂,其成本也比洋酒更高,然而,令人尴尬的是,其价格始终在洋酒面前抬不起头,自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比洋酒要小。
多年前,中国白酒权威沈怡方先生这样说:“如果有谁能把白酒的微生物研究透了,他能拿诺贝尔奖!”
这话振聋发聩,又不能不让人反思。造成这种原因,一个是源于我们的宣传方式;一个是我们宣传的力度不够。
长期以来,白酒形象的宣传语多数停留在“弘扬中华悠久文化”“继承传统工艺”等口号上,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这些老一套的宣传语,对白酒品牌化、高端化、国际化并没有产生正面的推动作用。
而度数高、酒气浓、调制难,都成了白酒迈向国际化的三大障碍。
要解决这三大障碍,其实,先要回答这些问题:
比如说,不同香型的白酒是怎样生产出来的,饮用不同的白酒对身体的益处又有何不同?真正的勾调又是怎样的?白酒生产过程是否安全健康,各种白酒应该佐以什么样的菜肴?哪类人群饮用何种酒最佳,喝多少才适量?
这些问题貌似繁琐,也有难度,但这无疑值得白酒行业去探索。
白酒的潜力巨大,喝酒在中国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风俗,一种交际方式。
无庸讳言,2012年的塑化剂事件及2013年以来国内经济的下滑,还有限制三公消费的政策压力,给整个白酒行业带来了不可小视的压力。
但国人的消费习惯已经养成,白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品,具有丰富人民生活、繁荣市场的作用,老百姓无论是过节日、迎宾朋、婚丧嫁娶、医药保健,哪一样都离不开白酒。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塑化剂事件也不见得完全是坏事,它倒逼酒企控制生产前端,规范在生产、运输过程中的原料及工具使用,从而保证酒的质量与安全。
这里,还有必要对白酒的“勾兑”进行一下正名。
真正来说,任何成品白酒都必须勾兑,勾兑是白酒生产中“必须的”、“不可或缺的”工艺流程之一。
但国人对白酒的认识还存在着误区——很多人一听说“这酒是勾兑的”,就联想到假酒,劣酒,坚决不喝了。其实,白酒的勾兑,就是基础酒的组合和调味,是形成一定酒体风格的专门技术,可以稳定和提高酒质,提高名优酒率。
这一点,中国酿酒协会白酒分会副秘书长赵建华先生说得很好,他说,在白酒兑制技术上,中国的技术水平已世界领先,步入了香味丰满、酒体纯净的新阶段。
白酒的保健价值
白酒是中国养生文化的精髓之一,民间俗语云: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汪昂撰的《本草备要》中指出:“少饮则和血运气,壮神御寒,遣兴消愁,辞邪逐秽,暖水藏,行药势”;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饮膳正要》则说:“少饮尤佳。多饮伤神损寿,易人本性,其毒甚也。醉饮过度,丧生之源。”
传统医学认为,白酒可以活血通脉、增进食欲、助药力、消除疲劳,陶冶情操,使人身心愉悦并有御寒提神之效。适量饮用白酒可以扩张小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延缓胆固醇等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有利于循环系统及心脑血管。
现代医学研究则表明,白酒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酚类化合物、杂环化合物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等,其中有些成分属于功能性保健因子,来自纯天然的发酵,与中药材一样,都来自大自然。
中国白酒已定性检出的微量成分达2000余种(包含醇、酸、酯、醛、酮、酚、微量元素等),其中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成分超过160种。这是其他酒类无法替代的独特价值与物质基础。
白酒中的乙醇能刺激食欲,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血液循环,使人精神振奋,能起到消除疲劳,松弛神经的功效,使人精神愉悦,减少忧虑和紧张心理,从而缓解疲劳,少生病。
在白酒中已检测出当归内酯成分,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反应免疫调节剂,在肿瘤生物治疗中前景广阔。肿瘤患者经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细胞免疫功能受损,当归内酯可使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正常。
吡嗪是中国白酒中特有成分。目前,已经在中国白酒中检测出吡嗪类化合物29种,其中对21种进行了定量分析,含量达到6000μg/L。例如川芎嗪(四甲基吡嗪)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及抑制血小板积聚的作用。
中国白酒中已检测到69种萜类化合物。研究结果表明,萜烯类化合物具有广谱抗菌、防癌抗癌等多种功效。白酒还有10多种呋喃类物质,这可以说是一种天然的药物,临床证明,其在治疗心血管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
除了保健价值,某些高档酒品极具艺术性,有很高的艺术内涵和收藏价值,近年来酒类收藏已成为一种极具时尚的收藏。
饮酒的注意事项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他的两面性,白酒对于人身体的副作用也是较为明显的。
不宜在感冒、情绪激动、空腹、睡前饮用白酒,以免心血管受损。也不宜过量饮用,从而导致急、慢性酒精中毒,诱发心脏病、神经炎、肝硬变、胰腺炎、慢性胃炎、动脉硬化、肝癌、食管癌等疾病。
白酒、啤酒、葡萄酒、果酒等不能混杂饮用。阴虚、湿热偏重,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痛风、心动过速、肝炎、肝硬变、糖尿病、食管炎、溃疡、血管硬化、冠心病等病症者忌饮;儿童、新婚夫妇、孕妇、体弱的老年人也应忌饮白酒。
酒后不要立即饮茶或者咖啡,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酒后饮茶的危害作了明确的说明:酒后饮茶伤肾,腰腿坠重,膀胱冷痛,兼患痰饮水肿。
不少人由于缺乏医学常识,在酒后往往喜欢喝茶,以为可以解酒并化积消食。殊不知酒味辛甘,入肝、肺二经,饮酒后阳气也随之上升,肺气增强。而茶之味偏苦,属阴,主降。酒后饮茶,特别是饮用浓茶,尤其对肾脏不利。
而如果在酒后再喝咖啡,会使大脑从极度抑制转入极度兴奋,并刺激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极大增加心血管的负担,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会超过单纯喝酒的许多倍,甚至诱发高血压,如果再加上情绪激动、紧张,危险性会更大。
酒后,最好能饮用果汁,或吃些新鲜瓜果,水果富含维生素C和纤维素,能够使消化功能恢复正常,还可帮助排毒。
另外,胡萝卜、凉粉、烧烤以及薰辣食品不宜下酒。
过犹不及,喝白酒要适量,每餐二两为宜,只有用正确之法去品饮美酒,才能养生健体。当今社会,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喝健康的酒,健康的喝酒”是消费者和白酒爱好者共同的需求,也是社会的饮酒的主流与新风尚。
另外,饮用白酒后,不宜马上洗澡或看电视,或在室内喷洒杀虫剂。酒后洗澡,酒精随血液循环加速进入肝脏、肠胃等脏器,增加各脏器负担,有害健康;因酒中含有甲醇,马上看电视易使视神经萎缩,损伤视力;喝酒后,血管扩张,皮肤上如沾染有害物质,则容易增加中毒的可能性,故不宜在室内喷洒杀虫剂。
喝酒的礼仪与白酒品鉴
白酒一般在饮用前就倒入酒杯,为了表示对来宾的友好,主人有时亲自为来宾斟酒。而主人亲自斟酒时,来宾可以站起道谢,或欠身点头为礼,或以手指轻叩桌面回礼。
斟酒顺序,可以从自己座位开始,顺时针为序,也可以先为尊长、贵宾斟酒。
敬酒时应不影响宾客用餐,向同一个人敬酒,应该等身份比自己高的人敬过之后再敬,敬酒前对敬酒的顺序要充分考虑好,如分不清职位、身份高低,可以从自己身边开始,按顺时针方向敬酒,或是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敬酒,不能越过。碰杯之时,让自己的酒杯低于对方的酒杯,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当离对方距离较远时,可以用酒杯轻碰桌面,敬酒时,右手持杯,左手扶杯底,面带微笑。过去喝白酒,干杯必须一饮而尽,现在不必非得如此。如对方不能饮用白酒,以饮料、白水代之,不宜强求对方饮用白酒。
鉴别酒的质量,首先是望色,好的白酒清澈晶莹,浓香型白酒要求避光保存,因此多用不透明包装,如果是玻璃瓶透明包装,可以将酒瓶慢慢倒置过来,对光观察瓶的底部,如果有下沉的物质或有云雾状现象,说明酒中杂质较多。如果酒液不失光、不浑浊,没有悬浮物,说明酒质较好。当然,如果是酱型白酒,酒色本身是微黄的,在许可范围之内。
想判断酒的度数,也可以用摇晃的方法。摇动酒瓶后,出现米粒大的酒花,堆花时间在15秒钟左右,酒的度数大约是53度~55度;如果酒花堆花时间在7秒钟左右,度数则更高一些,约为57度~60度。
其次是闻香,要先呼气再对酒吸气,将酒杯倾斜30°靠近鼻尖,自然吸气,闻酒的香气的挥发情况,接着慢慢将酒杯在鼻前晃动,感受酒香扑鼻。凡是香气协调,令人有愉悦感,均为好酒。
最后就是品酒,品酒前最好不要不要吃口香糖、喝咖啡、吸烟等,要保持口气清新,因为不同的异味会影响嗅觉的分辨。但是在品酒前,吃一块小面包倒可以帮助刷新味蕾,去除异味。
品酒要静心,静心方知滋味,这样才可以调动全身的器官去感知。
品酒的关键其实是控制进酒量,一般以1-2ML(毫升)为宜。酒入口时要慢而稳,将酒含在口中,用舌头将酒液铺满整个口腔,慢慢品味、咽下,以醇厚、圆润、绵甜、细腻为上品。讲究入口甜,落口绵,下咽顺,余味长。
判断是否为假酒或劣质酒,还可以将一滴食用油滴入酒中,如果油不规则地扩散,下沉速度变化明显,则为假酒或劣质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