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芳名酒博物馆华芳名酒博物馆华芳名酒博物馆华芳名酒博物馆华芳名酒博物馆
站内搜索:
  名酒新闻  
  相关信息  
·馆长刘千忠76岁创办酒茶电子商…
·每日饮酒却能活到110岁
·刘千忠酒道馆“父亲节”倾情义…
·仙桃行二 | 中国白酒文化高峰论…
·国内白酒专家仙桃论酒道 筹28.…
·中国仙桃白酒文化高峰论坛暨华…
·公  告2014中国(仙桃)酒文化…
·白酒大数据时代开启 信息资源整…
·年底“拼酒季”推不开的酒究竟…
·白酒销售旺季演变成“打折季”…
·白酒业过冬“养生论”
·文化为媒,牵起白酒国际化红线…
·白酒品牌体系遭受考验 行业开启…
·白酒打响商务渠道战
·娃哈哈:战略茅台镇茅台酱香酒…
·农村白酒市场的奥妙
·酒企跨界混搭也疯狂
·喝“白酒” 明年或现市场拐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名酒新闻“中国名酒”停顿17年后再次开评  
名酒新闻
“中国名酒”停顿17年后再次开评
发布时间:2011/7/10 信息来源: 中国食品商务网 信息作者: 浏览次数:1895

中国名酒”停顿17年后再次开评http://news.QQ.com  2007年05月16日04:48   中国食品商务网    评论1条 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酒类行业正发生一件引人注目的大事。自去年9月29日起,由中国商务部开评的“中国畅销名酒”在业界(葡萄酒、啤酒、白酒)掀起巨大波澜,尤其在白酒行业反应最为强烈。因为几个月来以来,一直有一种说法在白酒业界盛传,“中国畅销名酒”评定就是停顿了17年之久的“中国名酒”的再次开评,就是“第六届中国名酒”的评定。
 
 
我国自1952年开始评定“中国名酒”,至1989年共评定了五届,因种种因素,第五届以后终止了评定。一种坊间常听到的说法是“因为越评越不正规”。甚至有业界人士直言不讳地指出:最后成了花钱就给评……


目前,市场上流行和媒体上经常报道的中国“四大名酒”、“八大名酒”、“十大名酒”,“十三大名酒”,“十七大名酒”就是当年五届“国级”评酒会评出来的。现在,这些名酒仍为人们耳熟能详,比如茅台、泸州老窖、汾酒、西风、五粮液、剑南春、郎酒、洋河、古井贡等等。尽管经过17年的市场洗礼后,有一部分老名酒已风光不在,但是,中国老名酒的光环不言而喻,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老名酒标签是酒类市场的硬通货,成为开启市场的通行证和敲门砖。


据悉,“中国畅销名酒”评定活动企业自愿申报,不收费用。评选评定所涉样品,由商务部在市场上统一购买,不到企业索要,组织较为严密,非评酒相关人员一律不准进入评酒场所。评定结果将明显有别于以往的部优酒评定,开评时商务部只请了4家媒体观摩,“中国畅销名酒”将每五年评定一次。


但是,关于“17年后的首次评定”还是引起了媒体对其他方面的关注。北京某财经媒体一篇“畅销名酒评定酒业老板猴急”的文章,于2006年11月18日开始在网上大量传播,流传甚广。报道称,自开评以来,北京北郊小汤山附近的某幢建筑楼,几乎把所有酒业巨头的魂都勾走了,全中国的酒业公司老板们,都在北京忙活着:拜码头、找路子。


另据四川一家媒体报道,因种种原因,“中国畅销名酒”评定过程将有可能延长时间和推迟公布日期。


2007年4月12日,商务部网站上以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名义发布了“第六届中国名酒初选名单”公示(公示期为2007年4月12日至4月20日)。这一名单在最短时间内,首先被酒类行业媒体转载传播,并引起行业广泛关注。令行业人士望眼欲穿的“第六届中国名酒初选名单”经过7个多月的酝酿,姗姗来迟,终于公示出来。但名单同时也引来异议,并成为行业论坛的热点。按照以往“中国惯例”,初选名单公示后,如果没有异议就会生效。但是,一份《关于对商务部“第六届中国名酒初选名单”的异议》的“檄文”在网上不胫而走,并被不断传播,该文尽管没有署名,但看得出是一篇较为严谨、懂行、逻辑清晰、有理有据的“异议”。这种在网上发布而又没有署名的“异议”是否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引来更多的“异议”呢?进一步说,又会否影响商务部呢?


也许这篇“檄文”并不是空穴来风,除了业外媒体有意无意“暴露内幕”。整个行业界之前也有不同反映,尤其在白酒界曾经出现过不同的态度:前五届中国名酒榜上有名的大企业或品牌平淡看待,顺其自然;新名酒表现积极,寄予厚望;区域强势品牌意识超前,竞争激烈。


所以,商务部这场“中国畅销名酒”评定,一开始就有了存在异议的可能。据说,这次商务部开展的“中国畅销名酒”评定,着重是从规模、效益和品牌成熟度考虑。但是,一但真正以“第六届中国名酒”的名义“白纸黑字”地公示出来,还是几乎把所有行业人士的眼睛闪了一下。


有媒体报道称:连商务部内部人士都担心,这样的“评定”可能会出力不讨好。各地都有自己的“名酒”,评谁不评谁都难办——畅销不畅销,原该由市场说了算,但现在市场壁垒重重,评个“畅销品牌”能给谁看?更何况市场是动态的,评上“畅销品牌”的假如不畅销了怎么办?没评上的假如又畅销了,又该埋怨谁呢?


看来,商务部内部似乎也是有苦衷,“畅销”二字太没价值、太不严肃了,但因为商务部是国务院机构,自信有足够的“国级”权威,弄出了个“第六届中国名酒”好象也合情合理,其实,结果和异议商务部是很清楚的,焦点可能是如何解决此次评审透明度的问题。否则,难免会出现“扬投机取巧的志气,灭名酒价值的威风”的不良印象。


对于商务部“第六届中国名酒”的评定出笼,也有业内人士发表另一种看法:新名酒的出现将是迟早的事情,此次评定对酒行业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它在让一些知名度不甚高,但品质不错的酒类产品抬高了身价和知名度,会一定程度刺激其销量攀升,同时亦为其价格的提高,价值的回归提供切实的依据。“名酒评定”对新名酒势力是一种认可、扶持、鼓励。“中国名酒”不能禁锢在老“十七大”上停止不前,要给“新名酒”竞争的公平机会。


“第六届中国名酒初选名单”鲁酒获得四枚,实现了山东业界预测和希望的零突破。


作为全国白酒生产大省和消费大省的山东,对商务部的名酒评定,其业界更是议论纷纷,猜测不断,甚至望眼欲穿。“鲁酒欲借名酒评定重新翻身”的报道也不断通过本省主流传统媒体及网站向鲁企传达某种信息和信心。


事实上,鲁酒对这次国家级评酒比任何一个省份更诚恐诚慌,更心情复杂。因为在以往的五届“中国名酒”评定中,黔酒、川酒、晋酒、苏酒、皖酒、豫酒等都或多或少获得一枚以上,鲁酒因粮食短缺、思想保守、错失机会等原因一枚也没拿到,这是鲁酒人士17年来最大的痛。山东的啤酒、葡萄酒产业在全国首屈一指,竞引风流,唯独白酒产业(品牌)不尽人意。所以,鲁酒“两大一小”(白酒生产大省、消费大省、品牌小省)的现象一直为业界不屑。上世纪九十年代鲁酒曾响彻大江南北,但因“标王事件”遭受行业重创,归于沉寂。经过十年卧薪尝胆,研发工艺品质,打造品牌,如今,鲁酒复兴的呼声和步伐势不可挡,鲁酒目前正面临一次借机提升、走向全国的大飞跃。


众所周知,近年来,中国商务部在推进中国名牌战略上做了不少工作,相继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品牌万里行”、“中国老字号”等大型活动,轰动一时,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名牌的提升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但是,有不少专业人士对“名酒评定”持平淡态度。他们认为,此一时彼一时,当前,中国各种级别的评比泛滥成灾,即便国家级最高权威的评比,在业界领域可能轰动一时或影响深远,但在消费者领域可能遭遇信息饱和,并不知道有多少分量。即便酒质、形象等超过当年,消费者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多了一些平淡自主意识,少了一些本位意识,市场效果和社会效果不会立杆见影。


17年后的今天评出来的“中国名酒”,起到的将是“一纸文凭”的作用,而文凭和水平是不能完全划等号的,尤其市场经济的今天。可以预测“第六届中国名酒”已经起不到市场“通行证”和“敲门砖”的作用,因为市场之门已经敲开,需要的是怎么混下去,混得更精彩。何况许多老名酒、头戴几届国家级头衔都混不转了。


有人形象地把“中国名酒”评比喻为中国的“考博考研现象”,从常理说,博士越多是一件好事,但博士越多肯定越不珍贵。目前就业越来越难,博士的地位和光环在下降。博士能否找到一份体面的好工作,收入可观,恐怕还是取决于长期考验下的综合素质。博士市场和“中国名酒”评定一样:一怕博士证泛滥,二怕假博士出现,三怕出现博士修车、卖肉、擦鞋、待业的尴尬。“第六届中国名酒”的光环绝不会是想象得那样璀璨夺目,企业要有这个思想准备。


事实上,在现在这个多元化、信息化时代,有时候,不是评比本身出了问题,而是社会发展太快,信息太多,消费者心智提升太快,人们消费价值观千变万化。新评出的“中国名酒”需要一个浸韵积淀过程,需要经过市场的历练打磨,在消费者头脑中反复印记、强调、宣传、提升,使之历久弥坚,上升成为品牌文化和品牌价值的烙印。多年以后,这个“国家级奖项”才会彰显魅力,发出光芒。新评出的“中国名酒”不要抱有“鱼跳龙门”一夜富贵的心态。

【字体: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Copyright 中国名酒收藏酒文化博物馆 2010-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ADD):湖北省仙桃市何李路20号(2号楼1单元302室)  邮编:433000
电话(TEL):0728-8219999 15327846007  传真(FAX):0728-3493992 邮箱(E-mail):a26079999@163.com 
技术支持:新梦科技 [后台管理]
开放时间:09:00—17:00(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
总浏览量:28361146次 昨日浏览量:17391次 今日浏览量:5087次